你所不知道的事 – 緬甸服務隊
- The Caveman Center
- May 1, 2018
- 3 min read
Updated: May 3, 2018
每當我向周遭的人推薦暑假的緬甸服務隊時,我總會得到以下的答覆:「我又不是基督徒」、「我對傳教沒有興趣」、「為什麼去服務學習還要繳一大筆錢」等等。在參加以前,我也是如此。
不可否認的,緬甸服務隊的根本性質就是為了傳教。的確,在那七天的旅程中,我們在探訪當地學生的家庭時為他們禱告、唱詩歌,跟當地教會學校的同學互動,到教會做禮拜。服務隊中的成員多半也有相關的信仰背景。但若信仰成為阻礙你報名的因素,會非常的可惜。若把參加服務隊獲得的收穫比喻成一處掩埋的寶藏,基督教只是紀錄寶藏地點的圖紙。如果對於基督教有比較多的體悟和了解,尋寶的過程會比較容易,謹此而已。換言之,在緬甸服務隊所得到的經歷和體悟,跟是不是一名基督教徒,一點關係都沒有,宗教信仰充其量只是讓參加者更容易有所感悟。也許你不喜歡服務隊被塑造的形象,不認同服務隊秉持的價值,但至少,我們應該了解服務隊所作的事情,再來評判其優劣好壞。
請讓我先說個故事:服務隊第三天的行程,是到學生的家庭做探訪。在泥土路上走了約莫二十分鐘,拐彎,穿過空蕩蕩的門柱,我們進了富金家的前院。右手邊是口水井,旁邊吊著兩三條曬衣繩,掛著的衣服都有點褪色。裡屋的空間不大,一角擺床,一角作灶,門旁擺個櫃子,其餘的空間只能擺上七八張小凳。富金的父親故去已有些時日,經濟支柱全落在母親身上,家中又還有三四個幼年兒女需要撫養,以致富金必須放棄高中學業,協助母親加工藥草,維持生計。富金不高,十七歲,約莫一百六十公分左右,比十五歲的我矮上一個頭,曬得很黑,臉上總是帶著笑容。十歲的家旺,雙親在中國工作,他必須幫忙祖父母照顧眾多弟妹,只有過農曆新年時才能跟父母團聚。而當我們結束家訪回到學校後,帶隊的主任要為因路途遙遠,無法前往的家庭禱告時,他問了兩位學生要代禱的事物,她們一同表示:「家人。」她們兩位的父親,因為吸毒,長期往返監獄。她們希望父親可以擺脫毒品,擁有更好的人生,卻對她們為此背負的責任和痛苦隻字未提。他們從小就背負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磨難,為此犧牲了許多寶貴的事物,面對粗糲難熬的現實,他們無怨無悔。
我是名道教徒,我讀佛經、修佛法。當初報名緬甸服務隊的原因,也只是因為備審資料上的需要而已。但因為緬甸服務隊所了解到的生命故事,所接觸到的人們,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:旅途中看到的大山大水,和同伴所締結下的情誼,沈澱後產生的省思,讓我的生命更為豐富。到頭來,宗教因素已被自我能力的成長、個性的轉變、見聞的擴大_取代,不再如此的重要了。也許每個人因為生命經歷不同,對事物的感觸也不盡然相同,我個人的經驗無法完全套用到他人身上。請至少不要因為對某項事物先入為主的觀念,輕易地否定、拒絕嘗試。沒有人會因為藏寶圖破破爛爛,而打消尋寶的念頭對吧?
蔡元騰/撰寫
Comments